細柄雙蓋蕨
蹄蓋蕨科,長走莖,一回羽狀複葉,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型,
側羽片1~4對,羽片約14~18cm長4~5cm寬。
孢子囊群細長,沿平行脈生長,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。
容易誤認為三葉新月蕨,三葉新月蕨葉脈為網狀脈,葉面有深脈痕。
三葉新月蕨
金星蕨科,單葉片或三出至一回羽狀複葉葉。頂羽葉較長,側羽片短。
葉脈網狀,相鄰的側脈有小脈相連形成人字脈,好像賓士車的標誌。
長橢圓形孢子囊群,無孢膜,著生在小脈上。
木芙蓉與台灣大蝗
木芙蓉,錦葵科木槿屬,常綠性小喬木,
又名拒霜花、木蓮、醉芙蓉。
木芙蓉原產黃河流域至華南,一般都只有2~4公尺高;
葉子是互生,基部則是呈心臟形掌狀葉,有5個淺淺的裂片,摸起來是屬於略硬的紙質,而葉背面和葉柄則都被有星狀毛和剛毛;葉柄略成方形且明顯長過於葉片。
木芙蓉,花大色豔、花色一日三變,在寒涼的深秋傲霜怒放,清晨開花近於白色,花謝時呈粉紅色。
這棵木芙蓉則呈現白色及深粉紅色兩種顏色花朵,強烈對比。當時,正好奇地欣賞美艷的花朵時,驚見枝頭上有一對台灣大蝗在享受完大餐後,趁花前日下,完成終身大事。
蠷螋_雌
革翅目,身體扁略為長形,觸角絲狀,無單眼,口器咀嚼式,上翅短並硬化成革質,雄蟲尾端特化成鉗鋏狀,雌蟲尾端則分叉平直。
蠼螋為雜食或肉食種類,多半生活在樹皮縫隙,枯朽腐木中或落葉堆下,性喜潮濕陰暗,葉面很容易觀察到蠼螋,許多種類習慣夜行,並有趨光飛行的習慣。
蠼螋雌蟲尚有護卵,護幼的特殊行為。
受驚時偶會上舉雙鋏示威,通常不會主動攻擊對方,還會裝死然後逃命。
蠷螋腹部第3、4節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氣驅敵。
翡翠樹蛙
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,台灣產之最大型綠色樹蛙,雌蛙體長可達6至8公分,雌雄體型差異大。
身體背面為黃綠色或草綠色,皮膚粗糙有細顆粒為其主要特徵,腹面黃白色,接近體側及後腿內側有不規則之黑色斑紋。
眼前後有明顯金黃色皮褶,是其明顯辨認特徵。
山窗螢幼蟲吃食斯文豪氏蝸牛
山窗螢是台灣體型最大螢火蟲,終齡幼蟲雄蟲體長約25mm~35mm,而雌蟲體長可大至70mm~80mm,可說是螢火蟲中的巨無霸。
頭部:頭部隱藏在前胸背板下。
胸部:胸部有三對足。
腹部:腹部末端有一俱吸盤功能之尾腳,尾腳功能將身體固定在附著物上,並有清潔身體之特殊功能。
體節:共有11節,體節上有背中線,尾腳俱吸盤。
發光器:位於腹部末端尾節左右二側,發黃綠色持續光。出現於10 ~ 11月間。
maraho攝
小白紋毒蛾幼蟲
幼蟲背上有4叢黃毛, 左右各有2根白色毛束,頭後方兩側有2根黑色的毛束,近末節上有1根長毛束。
以野牡丹、仙丹、向日葵、柑橘等多種植物寄主,這隻小白紋毒蛾幼蟲正享用冷清草大餐。
幼蟲於枝葉間結繭化蛹, 雌蛾無翅膀,羽化後留在繭上等待雄蛾來交配,然後產卵於繭上,幼蟲在野外極為常見。
赤尾青竹絲
俗 名:赤尾鮐、竹葉青、青竹蛇、焦尾巴
為小型蛇類,一般體長約50公分,最大全長約90公分。
因其身體綠色,體色極具掩護作用屬樹上蛇,尾巴紅色,故又名為赤尾鮐,若尾巴是綠色,則為無毒的青蛇。
雌蛇在身體和腹部交接處有一條白色的細縱線,雄蛇除了有此白色的細縱線外,其下緊接一條紅色的細縱線。
頭呈三角形,眼紅色,有頰窩,頰窩為介於眼與鼻之間的凹窩,左右各一,內有血管與三叉神經分佈,是溫度探測器,可偵側週遭環境細微溫度的改變,藉以搜尋小型哺乳類動物身上的體溫並加以捕食。
在台灣地區,赤尾青竹絲的咬人率在毒蛇中佔第1位,但因毒液量少,致死率僅約 1 %~ 2 %,比其他常見的毒蛇都要來得低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