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日,經常騎著單車在淡水河岸遊蕩,經過貴子坑附近的池塘,經常看到許多喜愛攝影的人士在這裡拍照。
每次,總是吸引不少好奇者的目光,我也忍不住誘惑,總想找個時間湊湊熱鬧,只是和那些大砲級的專業設備比起來,我的拍鳥裝備就顯的小巫見大巫了。不過志在參加,不在乎鏡頭的大小。利用週末假日,扛著裝備就奔往貴子坑。
這裡拍鳥的人會用蟲餌吸引小鳥出來覓食,每當小鳥從草叢裡跳出來時,就是一陣急切的快門聲,小鳥在快速的移動中,迅速叼起蟲餌後,就滿足地飛走,所以,鏡頭必須死釘住目標,轉瞬間快速的連拍才有機會抓住好的畫面。在每次的等待中,為的是抓住那瞬間的畫面,享受那連續快門聲的快感,這應該是最吸引人的地方。
這次拍攝,拍到喉部有一塊鮮豔橘紅色的野鴝,俗名紅點頦、紅脖、紅喉歌鴝。全身為棕褐色,有一條白眉線與一條顎線,雄鳥喉部為橙紅色、雌鳥為白色。野鴝為冬後鳥,體長約15cm,兩道白色明顯的眉線和顎線,看起來氣宇軒昂,加上那塊橘紅斑塊,真是吸引眾人目光。
相較之下,大葦鶯和灰頭鷦鶯就失色許多,不過,我還是為牠們留下美麗的身影。
大葦鶯
鶯亞科,身長19公分,大型之鶯類,上身土褐色,下身灰白色,有眉線。 喜好在水域邊緣之矮樹、灌叢內鑽動覓食,黃色眉紋。
灰頭鷦鶯
頭部為暗灰色,背部欖褐色,喉部至上胸白色,下胸至腹部則為淡黃色;也有著和褐頭鷦鶯一樣的長尾巴,牠們喜歡出沒在灌木和芒草叢之間。
灰頭鷦鶯喜歡站在枝頭上,發出一串串由高而低的琶音,聽起來就像是閩南語的「氣死你得賠、氣死你得賠」;此外,牠們還會躲在草叢間,發出「咩-咩-」的叫聲,實在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草叢中躲著一頭綿羊。
褐頭鷦鶯(鶯科)台灣特有亞種,與灰頭鷦鶯十分相似,全長約15公分。但頭上顏色為褐色,而且臉部乳黃色,不像灰頭鷦鶯臉色灰黑,本種尾羽比灰頭鷦鶯更長一些 。喜歡在稻田、玉米田及芒草等禾木科植物叢裡活動。覓食時經常不停的跳躍,並上下抖動尾巴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