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春後,就一直苦無機會拍鳥。
尤其是得知稀有迷鳥來台,吸引全台鳥友的目光,爭相趕赴宜蘭拍攝,我卻只能透過網友上傳的照片過乾癮。
終於,在一個難得風和日麗的午後,我排除萬難,請了兩個小時假,在日落前的一個小時內,拍得白頭鶴和地啄木。
這兩個點相距不遠,不過我都是第一次前往,不確定位置。
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往返兩地,並順利取得兩隻迷鳥的紀錄,實在非常幸運。
地啄木(Northern Wryneck),又稱蟻吸或蟻鴷, 體長16公分。
頭甚靈活,常成360度旋轉,舌甚長,為黏食昆蟲利器。
體色與地面枯草或沙土相似,有極佳的保護色。
這種稀有迷鳥有許多特色。
牠在受到驚嚇時會模仿蛇,將冠羽聳起,張大鳥嘴,頭向前伸,並發出類似蛇的「嘶」聲,再蜷縮成一團。
地啄木另一特色是以螞蟻和蟻卵為主食,演化出一條類似食蟻獸般的長舌。
另外就是牠的羽色像蜥蜴,甚至還會裝死呢!
這樣的怪鳥,可惜相處時間太短,無法拍到牠更多的特徵。
拍攝現場泥濘不堪,一雙鞋大半浸在爛泥中。
前面還有一堆守候多時的鳥友,我一直等不到牠上來進食。
後來,一位鳥友拿起傻瓜相機走近拍攝,留下牠起身飛走的最後一個畫面。
我為了趕拍白頭鶴,就即刻收拾離開。
聽說隔天一早,這隻地啄木飛離,讓許多隨後趕到的鳥友大失所望。
白頭鶴,學名Grus monacha,又稱鍋鶴、玄鶴、修女鶴。
體長約為1米,是體型最小的鶴。
白頭鶴繁殖區在西伯利亞、大陸東北地區,每年冬天向南飛到日本和大陸長江流域避冬,在台灣難得一見。
頭到頸是白色的細毛外,身體其餘部分都是帶點藍色的石板灰色。
額和兩眼前方有較密集的黑色剛毛,長著一對鮮紅的眼珠。
白頭鶴性情溫雅,機警膽小。
這次來台灣的兩隻白頭鶴在趨之若鶩的大群陣仗中,顯得落落大方。
由於天色已暗,一些動態的畫面都糊掉了。
大部分的鳥友都已經打道回府,最後只剩下我一人陪著牠們。
看著牠們大啖地瓜,吃飽後,振翅離開。
我也開心地結束這短暫的相聚。
留言列表